《世界巔峰的經濟學教室:來自著名經濟學家的12堂課》封麵

內容簡介

  作者常年采訪世界各地的經濟學與管理學者。
  本書選取的是12位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家,其中七人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而對這12名經濟學家的采訪貫穿了20年的時間,是作者專業采編工作的集大成作,為了與這些專業學者對話,作者在每次采訪前都要整理大量的文獻資料,閱讀了這些經濟學家自己的著作,了解經濟學家的理論背景、人物生平、個人研究歷程,以及研究方法後再有的放矢的進行采訪。
  這些素材在采訪之後,重新進行了整理匯編,並在日本本土學者的采訪後,形成現有的內容,以精煉的語言介紹這12位經濟學家的思想,並以此展示了當代經濟學理論大廈的前沿。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1部分討論“人與市場的經濟學”,主要討論微觀經濟學,比如加裏·貝克爾的人力資本理論,塞勒的行為經濟理論,還有競拍理論、市場設計理論、實地實驗,還有對個人成長量化的經濟理論。
  第二部分主要是宏觀經濟領域,討論發展經濟學、產業政策理論、製度經濟學、金融政策理論。

作者簡介

  廣野彩子
  1993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経済學部経済學專業。同年進入朝日新聞社擔任記者,從2001年開始轉為日經商務的記者。2005年離職,通過CWAJ的獎學金免除學費,完成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院(原伍德羅-威爾遜斯克)的學業(MPP,公共政策碩士)。從2008年開始觀察最尖端的經濟學和經營學。2013年起任日經商務副主編。2016年至2018年調職日本經濟新聞社英文媒體Nikkei Asian Review(現Nikkei Asia),於2017年獲得亞洲出版者協會獎(SOPA)最優秀獎。2018年回歸日經商務,從事雜誌、網絡、書籍、視頻編輯,以及直播等廣泛的工作。2021年7月,兼任獨立行政法人經濟產業研究所(RIETI)的評論員。2022年4月起就任慶應義熟大學綜合政策學部特別聘請教授,教授“知識編輯的技法”課程。從2023年4月開始RIETI谘詢。著作有《現代經濟學的潮流2021》(東洋經濟新報社)、《世界最高峰的經營教室》、《日經商務日本經濟入門(編著)》(日經BP)等。

目錄

封麵
版權信息
前折頁
前言
第一章 加裏·貝克爾 老齡化社會的“人力資本理論”
用經濟學分析教育和犯罪的加裏·貝克爾
“人力資本理論”的創立者
從聽弗裏德曼的講座到成為一名經濟學家
桃李滿天下的良師、左右政策的智囊
急速受到矚目的“人力資本理論”
經濟學普及的推動者
孕育出“激勵經濟學”的自負與領導力
作為領導者應具有接受重要批評的態度
培養思考能力的教育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日本經驗為理論形成提供了啟示
隨著老齡化加劇,對人的投資變得越發重要
對日本的建議
如今的日本需要的是靈活的激勵措施
貝克爾理論追隨者眼中的貝克爾
第二章 理查德·塞勒 行為經濟學——“畢竟我們不是完人”
斯密、凱恩斯、西蒙、弗裏德曼……實際上非常傳統?
“助推理論”在社會應用中的貢獻
行為經濟學的源頭是亞當·斯密
打開實證經濟學大門的弗裏德曼
現代行為經濟學的鼻祖是凱恩斯
“應有”與“實有”
發展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論
理論的實際應用
呐喊了40年真理的少年
以相田光男的話為座右銘
何謂“助推理論”?考慮選項的專家——“選擇架構師”
既不強製也不自由放任的第三條路
就像廚師推薦的套餐
最應消除的是過度的自負
“助推”在政策領域的實際運用:為明天儲蓄更多!
重視“多樣性”
“助推理論”提出14年後,塞勒的一些想法
持續呼喊著“皇帝沒有穿衣服!”
“助推理論”的前提是人的善意
英國脫歐是一個糟糕的反例
“助推理論”無法解決太大的社會問題
清淤
“助推理論”已不再升級更新
第三章 丹·艾瑞裏“利他行為”的經濟學
為什麼人總是不像預想的那樣理性
思考人類行為時,正因為略帶悲觀,才有趣
傳統經濟學中被認為是錯誤的“利他行為”
由一段住院經歷開始了對行為經濟學的研究
最後通牒遊戲中的經濟學
第四章 保羅·米爾格羅姆 商場上的經濟學
開創拍賣理論
在羅伯特·威爾遜的研究之上添磚加瓦
在“組織經濟學”領域同樣聲名遠揚
拍賣理論與組織經濟學的關聯
為何經濟學可以運用到商場上
基於獨特框架編寫的教科書《經濟學、組織與管理》
“組織經濟學”的發展沿革
帶來巨大衝擊的“信息經濟學”
吸納麥肯錫的研究成果
這是一個經濟學家活躍於IT企業的時代
為追求心上人,遠赴舊金山
政府全盤接受了他的拍賣理論
“擁有不同尋常的經歷,日後會大有裨益”
激勵,拍賣理論的新發展
第五章 埃爾文·羅斯 市場設計把“人盡其用”變為可能
尋求理論與現實的“意外收獲”
“改變經濟學思考方式的革命”
匹配理論的源頭
設計市場
市場設計理論在日本的實踐
後起之秀的一鳴驚人
探索現實與理論的一致性
在跑步機上接受采訪
構造更好的市場所麵臨的挑戰
匹配即好的“市場”
市場是人創造的,是屬於我們的
交易不該是競速而應是價格競爭
尋找激發市場潛能的方法是經濟學家的使命
高屋建瓴還是細致入微
“死馬當活馬醫”
對於經濟的了解十分有限,所以有趣
第六章 約翰·李斯特 將想法“規模化”的經濟學
從不知名大學學生到頂級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界的“灰姑娘”
現場實驗成果的運用
被經濟學大佬拒絕過的“實驗經濟學”
從實驗室到現場
同《魔鬼經濟學》作者列維特進行共同研究
積極進行社會學性質的經濟研究
將經濟學應用到商業最前沿
將規模化變為一門科學
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
致力研究教育的溢出效應
在優步麵試時遭遇令人窒息的提問
“優步經濟”的教訓
致力於改善航空公司的燃料利用效率
首選的手段“不應是補助而是激勵”
試圖將想法規模化的組織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實現想法所必需的是“組織文化的規模化”
實現規模化的關鍵是“信任”
將想法變為現實的“邊際性思考”
第七章 詹姆斯·赫克曼 五歲以前的習慣和環境培養了一個人的“生存力”
長年從事“獲得成功所需的環境”研究
發展計量分析法
關於兒童早教項目的研究
政府介入早教或許是縮小社會差距的手段
經濟學使人生更加精彩
決定人生成敗的是你的“能力”
人生最重要的是誠實
經驗讓大腦功能發生變化
高質量的幼兒園為社會增添穩定性
第八章 阿比吉特·班納吉 增長戰略中沒有證據可言
夫妻二人為多領域發展全力以赴
為削減貧困的現場實驗
過早的榮譽?
諾獎背後的故事
熱心於公益活動的班納吉
致力於信息經濟學
充滿熱情地活躍在研究一線
將絕望變為希望的經濟學
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機製之謎
失敗案例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日本
稅製對緩解不平等的效果大於經濟增長
開放移民利大於弊
反移民的情緒被人利用
持續70年的工資下降
發達國家不應草率地引入基本收入製度
有些國家需要大幅增加所得稅
“真正”的經濟學要保持存在感
第九章 達龍·阿西莫格魯 用數據更新政治經濟學
憑借一張嘴就能量產論文的超級經濟學家
開拓政治經濟學、勞動力市場、創新等領域的前沿
用簡單模型說明複雜理論
超越“劍橋資本爭論”
“租金分享”而非“買方壟斷”
留存收益同創新的關係
呼籲“包容性”
攫取型發展不同於包容型發展
存在沒有貧富差距的包容型社會嗎
在包容型社會裏最重要的是政治平等
創造財富的社會是一個擁有高質量人力資本的社會
日本過於依賴宏觀政策
製度改革隻有在歷史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才能實現
自由·民主主義·利維坦·社會規範
利維坦=國家權力與社會力量的平衡帶來繁榮
三種不同的利維坦
為維係民主主義所做的努力就是社會的進步
“必須對人工智能有所限製”
合理的社會規範是拴住利維坦的枷鎖
媒體的編輯是“守門人”
ESG投資的實效性存疑而幸福感是一種流行趨勢
對生成式AI的警告
第十章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老齡化帶來的附加價值
用經濟學測算“新的附加價值”
因分析“不對稱信息的市場”捧得諾獎
師從宇澤弘文
提高社會整體生產能力的“學習型社會”
以全球性大視角分析世界經濟
“測量”幸福感
提出者庫茲涅茨也批評GNP
探究幸福與繁榮的衡量指標
潛心於各類指標的建立
以漸進式資本主義為目標
鼓勵日本人融入英語世界
我們“該怎麼樣生活”
超越GDP:經濟不能僅用GDP來衡量
用適當的規則防止“劣質商品驅逐優質商品”
如果持續低利率,世界經濟也將持續下行
政府的巨大失敗:容忍貧富差距與削減財政支出
除了利益相關方,政府也很重要
第十一章 丹尼·羅德裏克 新的全球化、新的產業政策
全球化研究的新視角
國家主權、全球化、民主主義的三元悖論
成功預測貧富差距擴大和經濟增長放緩
“非經濟學家十誡”
抓住全球化的本質
“超級全球化”的終結
“政治經濟三元悖論”的現狀
國內經濟穩定是前提
通過服務業創造就業
“悲觀科學”的對與錯
民主主義社會不可或缺的經濟學智慧
第十二章 拉古拉邁·拉詹 全球化不會消亡
正視實際問題的經濟學家
最早預警次貸危機
日美金融政策動向
市場、國家、社群的均衡很重要
通脹是否會繼續
軟著陸的可能性不大
日本央行的“退出政策”掌握在下一任總裁手中
如何看待“去全球化”的趨勢
精益生產遇到困難了?
“友岸外包”是一個危險的概念
對自由貿易所必需的約束
結算渠道不應成為製裁的對象
為維持貿易穩定,對勞動者培訓是必需的
把社群振興看作“自己的事”
後記
後折頁
封底

最後修改:2025 年 10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