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伯恩德·海因里希的自传体著作,讲述他作为生物学家和跑步爱好者的人生历程。书中融合了个人成长故事、科学探索和跑步哲学,展现了作者如何通过跑步和科学研究理解生命、自然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的潜能。
本书将跑步视为一种实验,通过跑步研究人体生物钟、新陈代谢和耐力等科学问题。从作者5岁开始跑步,到创造多项超级马拉松纪录,展示了作者充满挑战和突破的跑步生涯。书中还探讨了生命的意义、自然界的规律以及人类在时间面前的渺小和伟大。
全书以作者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分为几个部分:第1—3章主要讲述作者童年与早期生活;第4—7章是作者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的学术与科研生涯;第8—11章详细记录了作者的跑步生涯,包括多次超级马拉松比赛的经历和成就;第12—16章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观察,探讨了生物钟、寿命、老化等问题,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第17章是作者在晚年对人生、科学和跑步的反思,以及对未来跑者的激励。
作者简介
贝恩德·海因里希(Bernd Heinrich)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动物学博士,佛蒙特大学生物系荣誉教授。全球知名博物学家,研究领域涵盖蜜蜂温度调节、鸟类迁策略等,被同行称为“与蜜蜂赛跑的科学家”。
杰出的科普作家,出版20多部自然文学与科学著作,拥有多部获奖作品。代表作有《人类为何奔跑》《夏日的世界》《冬日的世界》《渡鸦的智慧》《生命的涅》等。同时,任《科学美国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多家媒体的撰稿人。
著名超马跑者、1981年芝加哥100公里超马冠军。在20世纪80年代创造了许多美国超马纪录,包括100公里和160公里的美国纪录。三度获得《超跑》杂志“年度超马运动员”,并入选美国超跑协会名人堂。
目录
译者序身体终将衰老,唯以奔跑陪伴中文版序在奔跑中破解衰老的密码
前言80岁的百公里马拉松挑战
第1章解码生物钟,从蜜蜂授粉到人类的生物节律
蜜蜂的“时间舞蹈”
植物体内的隐形时钟
年节律与昼夜节律
第2章寿命迷局,动物代谢与人类衰老的悖论
寿命的长短因物种而异
冬眠为衰老按下神奇的“暂停键”
运动带来的衰老悖论
藏在DNA里的“不死密码”
正视死亡,享受生命
第3章与生物钟赛跑,从衰老到再生
过度损伤与适度修复的动态平衡
当繁殖开启死亡倒计时
社交是人类突破“繁殖即衰老”的关键
外部环境对生物钟的调控
第4章遵从本能,开启丛林奔跑启蒙课
既是跑者,又是科学家
深入大自然的野外启蒙课
跑步,一种纯粹而美好的体验
第5章自然契约,奔跑如何重塑生命节拍
异乡少年的身份重塑
跑道上的自我救赎
从“小德国佬”到王牌选手
奔跑铺就的大学之路
第6章生存竞技场,那些改变命运的伤痛
跑步训练与捕蛾工作的巧妙结合
伤病、学业与梦想的较量
加入UMO越野队
在非洲冒险之旅中延续跑步梦想
第7章双轨人生,实验室数据与跑步日志的互证
生命科学的意识萌芽
通过运动科学挑战生物钟
内在热情驱动的职业转向
一次关节疼痛带来的科研突破
人类是天生的奔跑者
第8章野性觉醒,高温下的马拉松与蜜蜂的体温调节
能否在2分钟内跑完800米
金门马拉松的陌生冠军
熊蜂的“跑步降温策略”
第9章天生的奔跑者,聆听生物钟的声音
燃起挑战美国纪录的决心
在百公里赛道上创下四项纪录
从沙蚁觅食到人类奔跑的基因记忆
第10章挑战生理极限,感受自己对身体的控制
让身体实现“自动驾驶”状态
打破24小时耐力赛纪录
在昆虫热力学方面的重大突破
在160公里长跑中创造美国纪录
第11章斯巴达退赛,意志力与生物钟的终极博弈
通往斯巴达之路的第一次训练
独自承载梦想、恐惧和渴望
意志力与生理极限的博弈
第12章刹车效应,年龄临界点的代谢谜题
从动物运动中寻找跑步的智慧
舞蝇求偶中的耐力竞逐
奔跑是人类在进化中的自然选择
第13章动物运动学,毛毛虫跑者和健身蛹
物种之间的速度差异源于生存策略
昆虫的先天运动优势
短暂生命的极致冲刺
第14章狩猎者逻辑,古老本能与现代运动的隐秘联结
从收集昆虫到拿起猎枪
缅因森林的狩猎传承
人与鹿之间的耐力比赛
体温、能量消耗与能量调节的关系
第15章逆转时钟,70岁重返赛道的新体验
享受具有挑战性的佛蒙特州地形
70岁重返超马赛场的新体验
第16章生物折旧率,年龄与配速的U型曲线
年龄是影响速度的关键变量
生物钟法则:昨日塑今日
接受局限,拥抱新的可能性
第17章奔跑,赴一场与自然的浪漫之约
嘘嘘国王的蚂蚁王国
将跑步作为自然崇拜仪式
神圣的大自然
后记一场与时间的终极较量
致谢
参考文献
······
最后修改:2025 年 10 月 06 日
© 允许规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