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生命体也是由物质粒子构成的。是什么让某些物质粒子的集合从无生命的物质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人?是什么让他们拥有了感觉和体验的特权?在《意识的解释》中,作者丹尼尔·丹尼特提出了意识产生的“多重...
《对立之美:西方艺术500年》把以往深奥、晦涩的西方艺术史“翻译”成人人都能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知识资产。把艺术家、艺术品所处年代的社会背景打通介绍,捋清脉络和关系,还原艺术史的真相。理解一条逻辑线:用“二...
#34;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画的历史与文明史是同步的,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600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距离我们的时间越久远,疑案就越迷离、越复杂。当下的我们在面对一幅中国古画时,应该看什么、怎么看?...
《世界3》是由OCAT研究中心(OCATInstitute)组织编辑的艺术史理论丛书,主要刊载艺术史理论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心理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与思想史的前沿性研究课题和译文,也对相关学术课题的国际资讯、图...
2010年,白关辞掉了原画师的工作,决定骑行全国,为什么呢?因为他在每天重复的工作和生活中找不到意义了。然后他花了三年半时间,骑行全国30个省份,画和写下了7本日记、拍下四万多张照片,从2014年至今,都在创作骑行绘本。本书是...
新冠肺炎大流行尚未消退,世界各国政府正在努力把我们从这场灾难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谈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如何才能防止下一次大流行夺去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并严重破坏全球经济?我们有希望实现这一目标吗?比...
良好的睡眠不仅能够维持健康的身心,在集中注意力完成工作上也自然是必不可少。关于人类的大脑与睡眠之间的关系,研究上仍存在着诸多谜团。但是,最近在脑科学领域,种种谜团正在揭下神秘的面纱。本书以作者身为脑科学家所积...
世界上第一只眼睛何时出现?根据化石记录,第一只真正的眼睛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现在5.4亿年前,也就是寒武纪大爆发开始的时候,那时候,几乎所有现存的动物门都毫无征兆地出现了。距今2.5亿年的大灭绝中,95%的物种都消失了,随后出...
男人为什么会长乳头?大象的象牙会很快消失吗?23岁的待业青年达尔文,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达尔文为何等了多年才发表《物种起源》?160年来,进化论如何艰难地走进课本,家喻户晓?进化论怎样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1859年发表的...
每个人体内都有一种古老的机制,它可以消除有害物质,启动脂肪燃烧,并保护我们的细胞免于功能失调或癌变—它被称为“自噬”。当自噬开启时,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不仅可以帮我们延缓衰老过程,还可以从整体上优化生物功能,使我们远...
老鼠被寄生后主动靠近猫?◆被寄生的鱼儿故意吸引天敌注意,毫无反抗被吃掉?◆你可能变成寄生生物的私人保镖、保姆、司机和仆人?◆寄生使我们对陌生外来群体产生更多排斥,导致偏见、仇视、种族主义?◆我们的思想真的由自己做...
※《环球科学》杂志2021年度“最美科学阅读”主榜单图书※每一天睁开眼,我们就在接收来自外界的信息,我们的眼睛究竟是如何承载这个世界的信息的,又是如何传递到我们的大脑的?人人都说眼睛是心灵和灵魂的窗户,这又是为什么...
在手机里输入“老年痴呆”四个字,你会得到成千上万条相关资讯。有提醒注意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征兆的,有报道相关药物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的,有建议你少吃主食多睡觉的,还有宣称念佛打坐有预防功效的……部分信息耸人听闻且相互...
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我们面向未来的重要工具和能力。但问题是,我们如何摆脱数学学习的枯燥甚至是畏难情绪,提升数学教育的质量,真正地享受数学,热爱数学,并愿意钻研数学。《数学的力量》以诚挚的语言告诉我们,学好数学...
本书从“材料科学”的观点出发,既介绍了黄金、铁、陶瓷、碳酸钙引人入胜的故事,又介绍了铝合金、不锈钢、半导体性能优异的秘密,还介绍橡胶、聚乙烯、高性能磁铁曲折的发明历程。本书讲述了改变世界文明的12种新材料的故...
中国探月国家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为你讲述人类登陆月球面的全部过程,以及操控月球车的幕后故事。月球背面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奥秘?月球车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运用了哪些前沿科技?如何...
如何养育孩子,是每个父母都关心的话题。讲育儿的书本五花八门,甚至观点相悖,让人更加不知所措。专注于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沃多琳博士另辟蹊径,立足于最新的科学发现,试图从演化的视角寻找答案。从孕育新生命时的胃口不佳到分...
本书首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作者独创的“榨书”阅读法,提倡最大化地榨取书的价值,通过阅读改变人生,实现自我成长。本书分为8章,包含阅读力、逻辑力、表达力、影响力、链接力、自信力、践行力、复盘力8个部分。涵盖的主要内...
在深度采访了上百位清华北大学霸后,作者发现,除了极少数的天才以外,大多数考入清北的学生的智商和普通人没有太大差别,他们之所以能够考上清华北大,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对的学习方法。在这本书中,作者抽丝剥茧,总结出一套适用于...
本书为詹青云的成长传记。讲述了詹青云如何从一个贵州厂矿,走到了中国香港,走到了美国哈佛,最终走到了《奇葩说》BBking辩手的位置。书中以场景转换搭建了詹青云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可能有小时候成绩平平的苦恼,有支教的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