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名陷阱:對高學歷失業者的社會性圍獵》封麵

內容簡介

當所有人堅信“努力就能成功”,失 業便是一種“原罪”

名校博士送外賣、大廠高管失業開網約車,當“35歲現象”遭遇經濟下行,星巴克和圖書館坐滿了失業的中年人……

這些曾站在金字塔尖的人,為何成了勞動力市場的“隱形人”?

“你失業,一定是你不夠好。”社會的偏見像一張無形大網,將他們困在自我懷疑的怪圈裏:

應聘時,被招聘者質疑“6個月沒找到工作,是不是你哪裏有問題”;

社交時,既想通過人脈尋求工作機會,又怕顯得自己過於功利;

聚會時,被朋友問及“現在做什麼”,以“基本決定退休了”來避免尷尬;

甚至連婚姻也因經濟壓力和偏見而變得岌岌可危……

但失業,真的是失業者的錯嗎?

招聘偏見、社交壓力、社會歧視、自我否定層層滋生,逐漸形成一種看不見的“汙名陷阱”。這種陷阱源自全社會對優績主義的追逐與推崇——僅認可世俗成功,從而輕易否定失業者的全部人生價值。

美國知名失業問題專家奧弗·沙龍,帶你走進139位失業者的真實生活,用社會學的利刃戳破優績主義的神話,為每一個落入汙名陷阱的人指明突圍之路。

如果你正經歷職業崩塌的痛苦,或試圖認清“努力就有回報”背後的社會殘酷真相,這本書會讓你看見:失業不是個人的失敗,而避免落入汙名的陷阱,需要我們重新定義什麼是真正的價值與公平。

作者簡介

[美]奧弗·沙龍(Ofer Sharone) 著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社會學副教授、 全美失業問題專家,參與白宮和美國勞工部的相關政策討論。

所著作品《有缺陷的係統/有缺陷的自我:求職與失業經歷》曾榮獲美國社會學學會經濟社會學分會澤利澤最佳圖書獎和美國社會學協會組織、職業與工作分會馬克斯·韋伯圖書獎。

聯合創辦非營利組織“職業轉型研究所”,致力於對長期失業者進行就業指導。

目錄

第1章汙名和優績製度神話001
失業者和汙名陷阱005
第2章陷阱:擁有哈佛大學高等學位且經驗豐富的人,為何長期失業013
招聘者的視角:對失業的汙名化019
你失業時在做什麼025
顛倒的優績製度:因資歷過高而遭拒的求職者029
資歷過高與過低的雙重困境038
社交網絡與求職策略的桎梏042
從MIT畢業卻失業:年齡偏見的陰霾044
逃離陷阱051
第3章失業者的社交困境:像乞丐與二手車推銷員053
社交困境不隻困擾內向者057
校友會的援手:前提是你沒有失業059
失業者社交時的核心挑戰064
結識新朋友與建立聯係070
感覺自己像個乞丐076
感覺自己像個二手車推銷員079
掩飾懷疑、焦慮與絕望080
為尋求工作而掩飾社交動機084
身份的挑戰086
社交中的黑洞與挫敗感090
第4章內化的汙名095
失真的鏡子:身份認同、羞恥感與內化的汙名098
財務危機與受損的父母身份認同107
“我覺得自己變回小孩子了”116
日益加劇的焦慮122
與自身情緒的抗爭127
警示信號:招聘者眼中的負麵情緒132
第5章我們最親密的關係137
婚姻和友誼139
婚姻會如何變化140
交織的命運:“我的遭遇也是她的遭遇”144
“不工作就得多幫她幹活”147
“我們共同麵對困境”151
友情何去何從156
讓友誼分崩離析的可預見力量157
錢、錢、錢159
朋友間的汙名164
友誼的意義171
惡性循環與孤立178
第6章社會學指導與汙名內化的消解181
汙名化的支持184
社會學支持189
“當你身處互助團體,你會意識到……自己沒有任何問題”191
社會學與批判意識200
社會學指導202
重新審視人際關係網與實用幫助205
職業發展導師與去汙名化208
應對孤獨與沮喪212
社會學支持與去汙名化之鏡216
第7章跨越汙名與優績製度神話219
直麵汙名:行動主義與政策224
改變遊戲規則委員會225
尋求關注228
汙名如何成為抵消汙名化的障礙232
領導力的挑戰236
汙名與政策挑戰239
擴大失業救濟與全民基本收入242
若政策擺脫汙名化會怎樣——從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中得到的啟示246
失業汙名為何難以消除248
致謝253
附錄257
注釋267
參考文獻295
······

最後修改:2025 年 11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