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大嘮嗑:開啟未來世界的思維方式》封麵

內容簡介

師從超冷原子物理理論之父Keith Burnett,25歲牛津大學博士畢業;美國國家標準局讀博士後,師從量子調控實驗之父William Phillips(199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伯克利研究助理,芝加哥大學訪問教授,30歲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正教授博導,作為首席科學家,為中國空間站天宮四號設計了世界第一個空間冷原子量子實驗平台。名門正派打下紮實的物理學的底子;科學家的身份,為功成名就鋪了道路。可是,就是在學術生涯勢頭正勁的時候,就在量子科學成為流行名詞的時候,《量子大嘮嗑》的作者——35歲的馬兆遠做了圈子的出走者。

憑著科學的初心,以物理學以實驗為核心的體驗主義精神,他卷起袖子做了實業,希望去做一場科學研究與產業創新聯係的實驗。《量子大嘮嗑》可以算做實驗過程中的一些心得筆記。

科學是認識世界的方法之一,但它是那個比較靠譜的《量子大嘮嗑》的第一部分說明了一件事,科學不是絕對真理和也不代表絕對權威。科學僅僅是認識這個世界的相對靠譜的方法,但它因為理性的不完備而充滿了開放的活力。馬兆遠長期從事量子力學研究,在《量子大嘮嗑》的第二部分,他把所感的關於量子的情況細致道來,讓你清楚地認識到量子,認識到量子物理能應用到的場合以及量子究竟給這個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

二十一世紀了,你還在用十八世紀的思維看這個世界嗎?

用牛頓經典物理學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思維方法對後來三百年的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思維方法被其他研究領域的人認可並借鑒。利用這套思維,亞當•斯密分析總結出了經濟規律、達爾文分析總結出了生物演化規律、馬克思分析總結出了社會發展規律、佛洛依德分析總結出了人的心理發展規律、德魯克分析總結出了企業管理規律……

可是這個世界的狀況越來越複雜,客觀實在、因果關係、科學的理性等等以前建立起來的經典觀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似乎不那麼萬無一失,在將量子物理學成果應用於科技實業創業的過程中,馬兆遠發現除了將量子物理應用於物理科研本身之外,量子物理學還帶來了強有力的思維借鑒。這種思維的借鑒是否會在新的時代裏產生新的亞當•斯密、達爾文、馬克思、佛洛伊德、德魯克……來應對現今及未來社會遇到的、用以前的牛頓經典物理學思維已經無法解釋的新狀況?《量子大嘮嗑》第三部分探索性地從複雜關聯角度,將量子科學引入到人類社會生活領域,引入到社會、經濟、組織管理、工業升級換代、人工智能等等情境中,也許能啟迪讀者找到新的工具。

天再旦者,卯時日全食之謂也。我們需要這樣一場“天再旦”。

作者簡介

馬兆遠何許人也?

17歲保送北大;

25歲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畢業;

美國國家標準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

師從超冷原子物理理論之父Keith Burnett爵士和量子調控實驗之父William Phillips(199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

30歲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成為研究員、正教授博導;

為中國空間站-天宮四號設計了世界第一個空間冷原子量子實驗平台;

就在科學職業勢頭正勁時,35歲的馬兆遠做了圈子的出走者,挽起袖子做實業,馬兆遠把實業作為一場科學技術與產業創新聯係的實驗。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1
一三個問題3
二 信仰從哪裏來?11
三 經典科學的誕生21
四 體驗的新科學31
五 一百年前的舊文字39
六 科學共同體45
七 科學與技術61
八 科學和信仰69
九 搗蛋鬼哥德爾83
十 神秘論101
十一 不必科學的中醫123
第二部分129
一 量子力學的邏輯建立131
二 雙縫幹涉實驗143
三 因果論157
四 貓165
五 量子糾纏的緣起175
六 稍稍深入的量子力學187
七 量子模擬實驗203
八 經典之外的量子力學223
九 量子力學、哥德爾和杜威
的體驗主義243
第三部分 複雜體係255
一 量子模擬和人工智能257
二 科學和技術的創新269
三 教育的體驗279
四 管理創新團隊287
五 大腦的冥想體驗299
六 營造創新組織305
七 去工業化的進程317
八 為設計而教育329
後記347
······

最後修改:2025 年 07 月 0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