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理論的核心問題》封麵

內容簡介

1979年首版·全球社會學必修經典

社會學繞不開的基石之作:當我們談論社會,吉登斯永遠在場。

行動與結構的對話:解碼社會矛盾與變遷。

我們既是社會的囚徒,也是它的建築師——看透個體與結構的永恒博弈。

1. 本書直麵社會學最根本的二元對立——行動(個體能動性)與結構(社會約束),創造性提出 “結構二重性”理論: 不是“人受製於社會”,而是“人通過日常實踐再生產社會結構”;不是“結構決定命運”,而是“結構是行動的條件與結果”。為理解“內卷”“體製化”等現實困境提供終極理論工具。

2. 本書原版1979年出版,40餘年持續位列歐美社會學課程核心書目。本書是重構社會學理論版圖的奠基之作,係統批判馬克思、塗爾幹、韋伯三大思想家,整合結構主義與解釋學傳統,奠定20世紀社會學理論新範式;啟發了布迪厄(場域理論)、哈貝馬斯(溝通行動)等學派,堪稱“社會學理論家的理論書”。

3. 吉登斯將抽象理論轉化為分析現實的利器,解釋當代人最痛切的困惑:揭示“製度化如何通過日常實踐隱形運作”;解析社會穩定性下的內在張力與變革動力;拆解“理所當然”背後的權力編碼。科研究者可獲理論框架,大眾讀者能看清自身處境。

《社會理論的核心問題》是安東尼·吉登斯的重要作品之一。吉登斯龐大的思想體係主要包括對馬克思、塗爾幹、韋伯等經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社會學研究方法的重建,現代性理論體係,超越左與右以及第三條道路理論等。

本書在吉登斯的思想體係中扮演著承前啟後的角色。一方麵,它乘承了對三大思想家的理論成果的反思,另一方麵,又加入了對結構主義思潮的反思,從而對社會學理論傳統進行了係統的檢視。在此基礎上,吉登斯係統提出了其對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理解。本書以能動與結構作為兩個支點,沿著意識、權力、再生產、製度化和社會變遷等線索,係統建立起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

本書在社會學理論領域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不僅是了解吉登斯社會學理論思想的重要著作,而且是理解20世紀中後期社會學理論發展的基本著作。它將20世紀中期有關能動與結構、個人與社會等社會學基本問題的討論進一步推向深入。它超越結構主義、功能主義和解釋社會學在這些問題上形成的尖銳對立,從實踐的角度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將社會學理論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作者簡介

安東尼 · 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 ),當代著名社會學家和政治思想家,曾任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教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吉登斯的政治思想對英國新工黨的發展產生過舉足輕重的影響,曾被譽為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的“精神導師”。

目錄

前言
導論
第一章結構主義與主體理論
第二章能動性與結構
第三章製度、再生產與社會化
第四章矛盾、權力與歷史唯物主義
第五章意識形態與意識
第六章時間、空間與社會變遷
第七章當今社會理論的展望
······

最後修改:2025 年 11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