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愛的教育》封麵

內容簡介

劉道玉是一位將畢生之愛傾注於教育的教育家,無論他是高教司長、大學校長還是小學校長。即使到了耄耋之年,愛的烈焰仍在他的胸中燃燒。 在他看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本書集中收錄了劉道玉在武漢大學、武漢新世紀外國語學校和退休後三個時期關於愛的教育的所思所作。其中既有言他人所未言、具有獨創性的理論思考,如關於愛的本質、愛在教育中的靈魂作用、教師的自我解放和怎樣培植教師的愛心等,也有他身體力行、生動感人的種種教育實踐,可為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了解、實踐愛的教育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作者簡介

劉道玉,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1933年生,湖北棗陽蔡陽鎮劉坡村人。1977-1979年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1981-1988年任武漢大學校長。被譽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家,和“武大蔡元培”“中國最值得被記取的大學校長”。曾推動學分製、主輔修製、插班生製、導師製、貸學金製、學術假製等改革,拉開了中國高教改革的序幕,其影響延續至今。

1985年被法國政府授予密特朗總統勳章,1987年獲日本東洋哲學學術研究獎章,1993年獲英國劍橋名人中心頒發的二十世紀銀質功勳章,2008年被全國媒體評選為“30名教育風雲人物”。

主要作品有《教育問題探津》《大學的名片——我的人才理念與實踐》《拓荒與呐喊:一個大學校長的教改歷程》《中國高校之殤》《創造教育概論》《創造教育新論》《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等。

目錄

自序
一、教育即解放
我的教育情結
對教育方針的新思考
論基礎教育改革的任務
論教師的自我解放
教師的真功夫在於“導”
解放中國的“少年派”
教育即解放
轉變教育觀念,迎接世界第四次教育革命
呼喚新時代的教育家
新教育實驗的播火者
二、呼喚愛的教育
什麼是愛的本質
愛在教育中的靈魂作用
沒有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
教育必須要有博愛精神
教育者的真功夫是讀懂“人”
嗬護童年,開啟想象
呼喚愛心的處罰
愛的力量
播撒愛心的種子
愛心不老
三、學校是成長之家
學校是“成長之家”
學校教育的靈魂———校訓
怎樣培植教師的愛心
建立以班主任為首的導師製
引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
讓學生放飛理想
怎樣辦好“少年班”
保持大學的獨特個性
我心目中的理想大學———書院
四、校長要有博愛的胸懷
做熱愛學生的校長
重要的是學會學習
苦讀知書味,創造樂無窮
與學生談理想
個性是觀察人才的窗口———與李榮蓬同學的對話
找到自己真正的誌趣———與李澤華同學的對話
自己要成為自己學習的設計者———與蘇州大學辯論隊的對話
重新認識大學的作用
大學應當是自由思考的地方
五、家庭是人才成功的搖籃
什麼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什麼是幼兒智力的萌動期
母愛是最偉大的教育力量
我與一位農村母親就教育孩子的通信
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227
考試成績不是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致學生家長王女士的信
充滿愛心的家庭教育
花季少年初成長———我與楊文雅的八年幼教實驗
愛心的“搖籃曲”
愛心在教育世家的傳承
附錄
後記
······

最後修改:2025 年 11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