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迪伦·莱利以意大利、西班牙和罗马尼亚三个案例为基础,通过精彩的比较历史学和政治学研究,重新概念化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和起源。
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志愿结社在整个欧洲蓬勃发展,尤其是在乡村非精英群体中。但这种“市民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在意大利、西班牙和罗马尼亚催生自由民主。相反,莱利发现它在特定的背景下破坏了这些国家新生的自由主义政权,并且成为法西斯主义崛起的核心推动力。莱利令人信服地挑战了著名的“托克维尔命题”(强大的公民社会必然导向自由民主的发展),引入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为我们理解法西斯主义、理解市民社会与政权体制的关系做出了里程碑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贡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迪伦·莱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跨学科研究部主任,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比较历史社会学和社会理论。擅长从广泛的比较和历史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主、威权主义和知识体制。
【译者简介】
黄佩映,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任教于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媒介文化理论、传播思想史、公共文化变迁。
目录
目录致谢
部分组织的缩写、全称与中文译名
第二版导论
第1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的市民社会与法西斯主义
第2章政党法西斯主义:意大利,1870—1938
第3章传统法西斯主义:西班牙,1876—1945
第4章国家法西斯主义:罗马尼亚,1881—1940
第5章思量其他可能的解释
第6章重思市民社会与法西斯主义
注释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
最后修改:2025 年 11 月 22 日
© 允许规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