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魏瑪共和國在革命中宣告成立。成立伊始,魏瑪共和國便籠罩在不祥的征兆之下。戰敗的經驗以及《凡爾賽和約》的強硬條款為德國帶來巨額負債,左翼及右翼極端思想、通貨膨脹和大規模失業共同蠶食著人們對魏瑪共和國的信任。20世紀30年代初期,集體失望最終演化為絕望,傳播希望、承諾虛妄出路的極端納粹思想日益深得人心。
在這本包羅萬象的巨著中,霍斯特·穆勒通過對艾伯特和興登堡兩位魏瑪德國總統的描寫,以及對以施特雷澤曼為代表的魏瑪德國的重要人物及其活動的講述,描摹了魏瑪德國時代的日常生活。本書也對納粹如何通過虛假的承諾與極端手段導致魏瑪共和國的瓦解,進行了詳盡的描述。本書生動描繪了魏瑪共和國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以及社會文化意識形態。
作者簡介
霍斯特·穆勒(Horst Müller,1943— ),哲學博士,教授,生於波蘭弗羅茨瓦夫,曾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歷史、哲學和日耳曼學,現任慕尼黑大學現代歷史教授,是公認的德國歷史學家中的領軍人物之一。他領導管理慕尼黑一柏林現代史學院將近20年。其著作包括《諸侯國抑或公民國:1763—1815年間的德國》《兩次世界大戰間的歐洲》《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統治者與反叛者》等。
孫瑜,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語言文學博士,現任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係講師,研究方向為現代德語文學。曾多次赴德國海德堡、魏瑪、拜羅伊特等地交流學習,參與並負責國家重大社科基金項目《歌德全集》的翻譯工作。
目錄
第一章兩位共和國總統——機會與沒落?弗裏德裏希·艾伯特——帝國、革命與共和國中的社會民主派
保羅·馮·興登堡——帝國元帥、共和國總統
第二章共和國總理與外交部長(1923—1929)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與魏瑪共和國的理性共和主義
第三章魏瑪共和國的誕生與維係(1919—1930)
公民選舉與革命繼續
政黨的變遷
國民大會及其成果:1919—1920年
共和國的危機年代:1920—1924年
最好的5年:1924—1929年
“國家權力來源於民,卻去往何處?”實踐中的憲法製度:1920—1930年
第四章危機症狀與魏瑪共和國的瓦解
民主共和國還是其他?
變化中的社會
魏瑪共和國的文化、社會和政治
魏瑪共和國的知識分子與政治
魏瑪共和國的終結和1933—1934年的納粹革命
新版補記
大事年表
魏瑪共和國政府的重要官員
1919—1933年的魏瑪共和國國家選舉總覽
1919—1933年魏瑪共和國的失業率
參考資料
尾注
······
[ 魏瑪德國下載地址【免費下載】 ]
最後修改:2025 年 10 月 11 日
© 允許規範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