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模糊的丧失”概念开创之作,帮助人们应对变故、失去与未解决的伤痛。
“妈妈患了阿尔茨海默病,已经不认识我了,我还有必要来看她吗?”
“孩子长大离开家之后,家好像就散了。”
“他回家就打游戏,我觉得他虽然人在家里,心却不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一种模糊的丧失。比如,当亲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病、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时,他们的部分记忆和情感流失,好像换了一个人;当某位家庭成员下落不明,多年的朋友不告而别,我们不敢相信,也无法接受;当家庭重组之后,我们不知道该和谁更亲近……
就像人们说的那样:“失去所爱之人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
明尼苏达大学教授保琳·博斯博士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模糊的丧失”的概念,用来形容这种人们普遍深切感受过,却很难精准描述的心理状态,此后一生致力于相关研究。她在本书中毫无保留、全面、深刻地分享了研究成果,指引人们哀悼已逝之物作为告别,庆祝遗留之物作为新生活的开端,保留爱意的同时,继续前行。
作者简介
保利娜·博斯(PaulineBoss)博士是明尼苏达大学家庭社会科学系教授,曾任美国国家家庭关系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是一名心理治疗师。
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模糊的丧失”这个术语。她曾对越南战争期间失踪士兵的家人、有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其他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家庭进行了临床工作,并在本书中总结了自己的工作成果。
目录
第一章无法化解的悲伤“在人际关系所面临的所有丧失中,模糊的丧失是最具破坏性的,因为这种丧失始终都是不确定、不明晰的。”
第二章没有告别的分离
“我们这一生会无数次地遭遇模糊的丧失,这些丧失都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重大影响。我们或者被彻底击溃,或者像那位失踪飞行员的妻子一样,战胜它们,继续生活,或者像我的祖母一样,承受并适应。”
第三章并未分离的告别
“如果我们不花点时间彼此深度交流,精神层面的家庭就有可能消失。如果我们很少交谈、争论,不分享各自的故事,不一起欢笑,不表达爱意,那么我们就不是家人,而只是共用一台冰箱的人。”
第四章错综复杂的情感
“当预料到会失去亲人时,我们既想紧紧抓住他们,又想把他们推开。既不希望他们离开,同时又希望通过告别来终结痛苦。”
第五章跌宕起伏的心情
“大多数人都会在某个时刻体验到约翰所承受的过山车式的压力,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不过,我们最终都能稳住局面,并找到解决之道。”
第六章家庭假设
“如果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我们必须敢于冒险尝试当下最好的方案。要知道,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要永无休止地进行修正。丧失是复杂的,看似无望且无法解决,但我们永远不会失去改变的力量。”
第七章转折点
“家庭成员之间需要互相交流丧失感,同时也需要休息,甚至偶尔逃离,这样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承受长期的模糊的丧失。我们不应该因为休息而内疚。长时间地照顾亲人,如果不想变得抑郁,就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第八章从模糊的丧失中寻找意义
“人类就是这样,反复把巨石推上山坡。如果我们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做,那就不是荒唐之举。”
第九章美妙的不确定
“经历了模糊的丧失以后,家庭成员通常能够更好地探索生活中其他的未知领域——在工作中敢于冒险,尝试去漂流,独自去国外旅行,甚至结婚。他们之所以能够承担风险,是因为学会了与不确定性共存”
注释
致谢
······
[ 模糊的丧失下载地址【免费下载】 ]
最后修改:2025 年 09 月 03 日
© 允许规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