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格沃斯道德哲學研究》封麵

內容簡介

美國哲學家艾倫·格沃斯的工作在科技倫理領域的影響甚巨。尤其是在生命倫理學討論中,其思想已經成為廣為應用的旗幟性思路之一。本書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別從格沃斯道德哲學的背景(第一章)、其獨特的辯證必要性方法道德推論(第二章)、能動性與道德的規範性來源的討論(第三章)角度,介紹了格沃斯獨特的倫理學思路。第二部分比較了格沃斯的道德最高原則PGC與康德的絕對律令的異同(第四章),繼而分別介紹了PGC推論的主體間性問題(第五章)、道德原則作為一種命題的可能(第六章),以及格沃斯如何處理“是”與“應當”的繁難問題(第七章),從這幾個角度重估並反思了格沃斯道德哲學。第三部分分別從PGC的直接和間接應用(第八章)、格沃斯的尊嚴觀和權利論(第九章、第十章),以及格沃斯道德哲學可能的未來(第十一章)等角度,對格沃斯道德哲學的應用和前景進行了反思性評價和研究。

作者簡介

王小偉,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兼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近著有《技術意向性與現代技術治理》《日常的深處:日用之物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近編有Harmonious Technology: A Confucian Ethics of Technology (和Pak-Hang Wong合編),發表SSCI、CSSCI學術論文多篇。主要研究領域:技術哲學、科技倫理、科學技術與社會等。

目錄

封麵
版權信息
《北京社科青年學者文庫》編委會
出版說明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格沃斯道德哲學的輪廓
第一章 格沃斯道德哲學的背景
一、背景
二、道德相對主義:人是萬物之尺
三、對道德基礎問題的探討
四、格沃斯的努力
第二章 基於辯證必要性的格沃斯道德哲學
一、格沃斯道德哲學的目標
二、對規範性行為和善的分析
三、對道德最高原則的辯護
四、PG C作為道德最高原則的特點
五、結論
第三章 能動性與格沃斯道德哲學
一、背景
二、能動性與道德原則推論
三、能動性與道德的規範性來源
四、結論
第二部分 重估格沃斯道德哲學
第四章 比較康德絕對律令與格沃斯的PGC
一、背景
二、康德的道德推理
三、PG C與絕對律令的相似之處
四、PG C與絕對律令的不同
五、格沃斯PG C推論的特點
六、結論
第五章 P G C推論的主體間性問題
一、背景
二、PG C的主體間性問題
三、科斯嘉德私人理性的討論
四、比較格沃斯與科斯嘉德
五、結論
第六章 道德原則的命題化討論
一、背景
二、邏輯實證主義者的倫理觀
三、康德道德哲學的命題化
四、對PG C遵守的命題化陳述
五、結論
第七章 “是”與 “應當”問題
一、背景
二、休謨問題的提出
三、普特南和塞爾的工作
四、格沃斯的討論
五、對格沃斯“是與應當”推論的批評
六、結論
第三部分 格沃斯道德哲學的應用
第八章 P G C的直接和間接應用
一、背景
二、PG C的直接應用:殺人與救人
三、PG C的間接應用:刑法和最小政府
四、結論
第九章 格沃斯的尊嚴觀
一、背景
二、尊嚴奠基的困難
三、格沃斯的努力
四、康德和格沃斯的尊嚴觀的異同
五、對格沃斯尊嚴觀的反思
六、結論
第十章 格沃斯的權利論
一、背景
二、什麼是人權
三、格裏芬、羅爾斯與貝茨的人權觀
四、格沃斯的人權觀
五、麥金太爾的批評
六、結論
第十一章 格沃斯道德哲學的未來
一、格沃斯將道德不當還原成了邏輯
二、PG C是不是空洞的
三、道德激發力問題
四、格沃斯的哲學可以被看作一種能力路徑嗎
五、格沃斯哲學的未來
附錄:艾倫·格沃斯 (1912—2004),挑戰黃金法則的理性倫理學家?
簡寫詞表
參考書目

最後修改:2025 年 08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