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與絕技:木拱橋裏的中國營造智慧》封麵

內容簡介

中國古建第一課,藏在編木成虹的智慧裏

聚焦中國非遺木拱橋技藝的人文力作,通過歷史溯源、技術解密與匠人故事,揭示中國獨特營造智慧的文化讀本。

如何用最短的時間認清一個人的本性?——與其欣賞他的儀典盛裝,不如窺視他的居家日常;與其考察他的例行公事,不如觀望他在緊急、危險或意外狀態時的臨場反應。木拱廊橋就是中國建築的居家日常與極端考驗。

廊是山林鄉村的“起居室”,是路的停頓、村的邊界、神的居所、人的聚合、地的景觀;編木成拱的神奇技藝,是民間匠師在匱乏的物質條件與驚險的自然環境中,跳出窠臼的“應急”之舉。

於是木拱廊橋便成為一條特別的紅線,既可串聯生活與建造兩種底層邏輯,又可揭示中國與西方的空間差異,集中、迥異而又關聯,成為一把特殊的鑰匙,劍走偏鋒卻刺入要害,幫助我們突破厚重歷史的重重迷霧,打開中國建築的隱秘“心鎖”。

從北宋《清明上河圖》中的驚鴻一瞥,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從中國閩浙的深山,到歐洲的城市與市場,作者遊走於東西方文明,穿行於古老的文獻與木匠的斧鑿,深入地方宗族的恩怨與匠師頭腦的思維,跨越形式的表象,講述匠師的傳奇,揭秘建造文明的絕技。

作者簡介

劉妍,建築歷史學者,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考古學專業工學博士、東南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工學碩士、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工學學士,現執教於昆明理工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目錄

“至簡”可謂是中國文化的一種核心追求。但這種簡單,絕不簡單。
前言為什麼是木拱廊橋
上篇 難題:無腳飛橋
第一章汴水激流
第二章錦溪漫波
第三章楊梅深潭
中篇 屋身:空間的節點
第四章曖昧的“廊橋”
第五章多義的空間
下篇 絕技:膽魄與秘密
第六章木匠的飯碗
第七章橋匠的絕活
第八章中國木構
小結問答
簡潔的線條、多功能的榫卯、高效的施工流程。五百年的時間裏,編木拱橋並沒有在結構形式上發生重大的變化,點點滴滴的技術進化卻體現在細節的調整中—細微調整的比例、角度、榫卯構造。這些隱藏在細節中的魔鬼,將其結構體推向了所能達到的技術頂峰。
······

最後修改:2025 年 11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