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死去的人》封面

内容简介

鲁迅文学奖得主鲁敏,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与独特的叙事风格,持续探索当代人复杂幽微的精神世界与生存困境,书写“不可能死去的人”,以及他们活着的姿态。

鲁敏最新小说集《不可能死去的人》收入其五年来发表于各大文学期刊的精彩短篇。《灵异者及其友人》《暮色与跳舞熊》《不可能死去的人 》《无主题拜访》等九篇小说,关切那些在夹缝中喘息、在尘埃中翻滚、在无常的命运歧流中泅渡的普通人。这些不够老谋深算,甚至不够理性的人,与生活的关系、处理痛苦的方法、面对未知的态度,总有一种“味甘微苦”的文学意味,他们既是时代的注脚,也是生活的主角,是“不可能死去的人”。小说集书写中国大地上的日常,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与人生,在“永恒”的边缘处,透出温厚、热暖与彩光,陪伴我们一起从人潮人海中认出“人”,认出“活着”芜杂而丰沛的意味。

想在命运的交叉口得到指引的人为什么却怕见到传说中的“小神仙”;一场狼狈境况下的偶遇揭开了怎样的隐事与心愁;他和她缘何以一人一熊的身份向彼此贴近又分离;那个最了解、最理解你却从不出现的人到底是谁;失踪多年的那人为何不可能死去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活着;老友们的湖边重聚仅是无聊的玩笑还是确凿无疑的命运转机;是什么讯息会让一个人去见那些本已决定再不相见的人…… 《不可能死去的人》于日常肌理下捕捉悬疑性震颤,在荒诞情节的铺展中洞穿被表象蒙蔽的现实本真;字句叠加,言语行进,关系与行为的繁复伪饰却在层层剥落,让我们得以窥见那潜藏于庸常生活表壳之下、令人震愕的人性秘境与灵魂暗涌。

在人工智能引发写作替代忧虑的时代,鲁敏的这部小说集给出了有力的回应:文学的灵魂在于对“人”的深度勘探与独特表达,这种源于个体生命温度、充满偶然性与复杂性的书写,是AI无法企及的。《不可能死去的人》不仅以深沉情感讲述角色的生存故事,更彰显了文学创作中“人”的主体性与不可替代性——人,在文学中不可能死去。

作者简介

鲁敏:1973年生于江苏东台,1998年开始小说写作,代表作《金色河流》《奔月》《六人晚餐》《墙上的父亲》《取景器》《梦境收割者》《荷尔蒙夜谈》等。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十月文学奖、施耐庵长篇叙事文学奖、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汪曾祺文学奖等。作品译为英、德、法、瑞典、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十五种语言。小说《六人晚餐》《奔月》《惹尘埃》《零房租》被改编成电影、舞台剧等。现居南京。

目录

灵异者及其友人
味甘微苦
暮色与跳舞熊
知名不具
不可能死去的人
镶金乌云
寻烬
临湖的茶室
无主题拜访
······

最后修改:2025 年 10 月 0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