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古代史:第十卷,奧古斯都帝國》封麵

內容簡介

《劍橋古代史》第十卷描述的時間斷限,主要是從優利烏斯·愷撒被殺後的公元前43年到尼祿自殺身亡後的公元69年。本卷將二十一章內容依類分為四個部分,主要論述了羅馬國家政治體製的變革、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帝製的運作。原著不僅對這一時期的政府體製、宮廷社會、行省管理、軍隊建設、邊疆防禦、法律製度、文化發展、藝術成就和社會結構等史事展開全麵闡述,而且對行省議會與皇帝崇拜、保護製與附屬國王製、羅馬化與地方文化、殖民地與城市化、基督教的起源與傳播等問題亦有細化研究。特別是對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即推動羅馬國家從共和政製演變為帝製的領袖人物奧古斯都進行了深入評析。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阿蘭·K.鮑曼(Alan K.Bowman),牛津基督教會學院學者

愛德華·錢普林(Edward Champlin),普林斯頓大學古典學教授

安德魯·林托特(Andrew Lintott),牛津伍斯特學院古代史研究員、導師

譯者簡介

宮秀華,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王佃玉,山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

肖麗,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宇信瀟,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

王陽,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

尚德君,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長春市朝陽區委員會一級主任科員

目錄

最後修改:2024 年 11 月 0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