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孤獨對抗:弗洛姆眼中的愛、自由與身份認同危機》封麵

內容簡介

·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我們對親密關係不斷失去信心?

·自由是愛與成長的基本前提,是自古以來人們歌頌追求的目標,但為何如今的我們卻對自由感到恐懼,並選擇逃避?

·麵對龐大社會時,你是否感到過孤立與無助?因為自我與他人的不同而誠惶誠恐?你是否曾陷入疑惑,疑惑自己的思想是真的源於內心,還是這個社會灌輸給自己的?

·單身社會、婚育率低迷、內卷風潮、廣泛焦慮……參與其中的人們又分別經歷著怎樣的心理困境?

弗洛姆早在20世紀中期就對愛與自由的命題有過深刻思考。不同於眾多精神分析學家,弗洛姆主張將人放在心理學與社會學研究的中心,致力於將精神分析學說與馬克思主義結合在一起。

時代的發展賦予了人們越來越多的自由與理性,人們也因此不得不獨自麵對生存挑戰,感受孤獨與焦慮。在日益加深的孤獨中,是在個人意誌的引導下完成人格的逐漸成熟與完整,還是依附於權威主義,放棄獨立思考的自由,做一個外表滿足但內心空虛的“正常人”這或許是值得我們一生思考的問題。

弗洛姆關於愛與自由的呐喊穿透了半個多世紀,警醒著每一個仍然保有自我、向往愛情、追求自由的人。

作者簡介

李煜瑋

第十期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連續培訓項目(中德班)成員、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簽約谘詢師。

自2018年起從事動力學取向心理谘詢工作,並長期專注心理學與心理谘詢的科普活動。持續在中國心協國合基地公眾號、武誌紅公眾號、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公眾號等多家業內權威媒體上發表科普文章、開設課程,文章閱讀量累積超過100萬+。

曾跟隨國內著名心理學者曾奇峰、施琪嘉、李鳴等人學習,主要受訓方向為心理動力學。

曾於“看見心理”聽書計劃開設弗洛姆作品解讀類課程,收聽人次平均達10萬+。

目錄

導言追尋愛與自由的先知/001
原生家庭/004
研究成就/010
精神分析領域的發展與創建/020
政治運動/026
第一章愛的理念及困境/029
愛是否是一門藝術?/033
如何理解愛是什麼/049
不成熟的愛與成熟的愛/062
給予的含義與愛的四重特質/071
了解的兩種途徑:殘暴與愛/080
第二章五種愛的對象及其愛的形式/087
愛是一種態度/090
愛的對象與能力形成/094
愛的對象/106
第三章愛在當代社會如何瓦解/135
社會模式帶來的瓦解/139
現代愛情瓦解的兩種“正常形式”/149
弗洛伊德與沙利文的觀點局限/154
矛盾衝突型的幾種愛的關係/159
愛的證據:成為而非逃離/170
一切皆是成功學/173
第四章愛的藝術實踐/175
規範始於自發和快樂/179
專心意味著獨立、敏感及鬆弛的機警/184
錯誤的教育體係或將帶來文化傳統的崩潰/191
掌握愛的藝術——克服自戀/194
第五章自由的暗麵/207
自由的誕生與破碎/212
自由的兩麵性/218
社會如何影響了個人自由/227
適應與孤獨/231
第六章接受或拒絕自由,這是個問題/237
始發紐帶:一個集滋養與束縛於一身的矛盾起點/241
個體化進程:一段自我力量增長與孤獨日益加深的矛盾旅程/250
選擇自由需要充分的外部條件/259
第七章自由帶來的身份認同危機/263
沒有了自由,卻有了身份/269
身份多樣化等同於身份消除/278
第八章內卷的前身——強迫性努力的來由/285
理想化的領袖是無力人群的“救星”/290
強迫性努力,內卷的前身/306
擺脫有害的“良心”,回歸與自己生活的聯結/311
第九章隱藏在進退兩難中的自我絞殺/313
環境的絞殺/318
內在的絞殺/322
三種逃避機製/331
第十章追求自由與健全社會/343
社會性格/349
非自主服從與自主服從/356
個體病症與社會病症/364
健全社會的希望/375
······

最後修改:2024 年 08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