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狐狸有九个想法》关注新疆的97种鸟兽鱼禽,这些动物分别生存于边疆地区的雪山、沙漠、草原、湿地、森林、高山、湖泊和河流中,因所处地域独特,故多有鲜为人知的故事传奇,动物们与自然相融,与牧民共生,衍生出各自的生...
一辈子都读不完的《红楼梦》,这次一晚上就读完!1974年,为了让每个读者都不要错过《红楼梦》这部文学经典,南京大学吴新雷先生奉命将总字数超73万字的《红楼梦》逐字精简,最终缩微至5万字。后又经50年从保密到公开的曲折...
《搭萨》是青年作家林为攀的全新客家叙事小说集,收录《玲珑七窍心》《搭萨》《沙漏》《梵高马戏团》《胡不归》五个故事。少女松姑吞下眼泪,肉身化为木偶戏的舞台;父亲被装石头的竹筐压弯了脊梁,“扛菩萨”的荣光褪去,留下...
来自工人家庭背景的女孩泰莎,凭借勤奋与努力,在英国剑桥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成为在法律界崭露头角的精英女律师,她擅长以犀利的言辞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性侵嫌疑人辩护。然而,一次与暧昧男同事的约会,却让她从辩护者变成了被害者...
本书是一部兼具犯罪、名人名校丑闻、深度调查报道元素的纪实作品。2016年4月,《洛杉矶时报》的资深调查记者保罗·普林格尔收到了一则吸毒过量事件的内幕消息,事关南加州大学医学院院长卡门·普里亚菲托。在随后的调查...
纵览二十世纪上半叶巴黎文艺的黄金年代两位性格迥异的艺术家相互影响的五十年艺术生涯获安德烈·马尔罗奖◇◆◇◆◇◆◇在推出《普鲁斯特与科克托》十年后,科克托的忠实粉丝、九百页《科克托传》的作者克洛德...
西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英语系代理系主任小威廉·亨利·德弗罗(人称“汉克”)即将迎来五十岁的生日,这个满嘴俏皮话的中年教授终于要意识到自己根本不适合学术生涯——虽然花了二十年才顿悟,但若非经历这些年自欺欺人的岁...
从张悦然的“艺术情结”到黄锦树的“青年狂想”,从林棹笔下的乌有之蛙,到张怡微、路内小说里的旧日工厂,24篇深入浅出的阅读札记,带我们走出文学批评的框限,在当代中文小说的多样面貌中寻获崭新的惊喜。...
2500年前,一个无法探测的巨大未知物突然消失。现在,它带着不详和神秘再度出现。科技的飞跃,又或者生命的覆灭——人类和智能机器要如何打破宇宙的沉寂?...
小说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为背景,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保罗·布利科的人生遭遇。从1950年代到2000年初,以保罗的哥哥年幼夭折开篇,又以保罗陪着受精神疾病困扰的女儿登山收尾,中间是他平凡又跌宕的一生。小说也借不...
贾斯珀·格温,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有讲故事的迷人天赋。很多人都认为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四十三岁的某一天,在散步的途中,他突然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了厌倦。不久,他便开始一步步地从原来的生活中退隐了。他去了哪...
托娃是个七十岁的老太太,在水族馆当清洁工。她尽可能让自己忙碌,以忘记那众所周知的伤痛:唯一的儿子三十年前神秘失踪,相守多年的老伴又因病过世。选择水族馆还有一个理由,她喜欢跟这些水生动物“对话”。马塞卢斯是一只...
对母亲极致的爱的告白,就是我想生下妈妈,让她重新开始幸福完美的人生。这是一个讲述爱与拯救的故事,也是女儿对母亲极致的爱的告白。小兔今年19岁,正在复读,可她和妈妈快撑不下去了。妈妈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姥姥的疼爱,又因丈...
这世上,为生存而烦恼着痛苦着的人比我想象的还要多。所以,我希望能成为让他们能够安心的港湾。——晴**********************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即所谓多重人格障碍,同一个身体中存在着不同人格。本书是关于患有多重人...
☆一部让人继续相信人性的传记☆一位二战德国军人的心灵史☆音乐可以成为闪烁在最深黑暗中的那束光面对似乎永无止境的黑暗,面对迎面碾压的历史巨轮,普通如尘埃之人应当如何自处?本书传主霍森费尔德的故事启示我们:每...
★余华2025年全新编选40年自我对话:创作、阅读与人生“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余华谈余华:从迷茫到寻找出路○原来余华也曾迷茫过?“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都是按照自己认定...
11个奇诡潮湿的小城故事,11段小人物的俗世飘摇。执着于“看脚相”的足疗店少女、自造潜艇出海的狂想焊工、县城里的科比、穿裙子的少年……应当如何挣脱荒芜的村镇,破败的家庭,以及心中虬结的疤痕?一群面对叵测命运,于社会...
自从艾滋病传入最后一条阿尔卑斯山谷,工厂主赫尔曼只得退回家庭,享受与妻子格蒂的伦常之乐。格蒂想要逃脱丈夫的强迫性要求,她身为母亲不能正常地过她的生活;母爱和性欲互相抑制,在苦闷逃亡中她偶然结识大学生米夏埃尔,把真...
《破壁与神游》为诗人陈先发三十年写作精华精选作品集。精选了作者在各个时期获得广泛阅读、颇具影响的短诗、长诗、“诗哲学”随笔、媒体专访,如《前世》《养鹤问题》《九章》《了忽焉》《黑池坝笔记》等,表现出作者...
《美好的美好的时光》原著出版于1980年。二战后五十年代的维也纳,四个十七八岁的青年人时常聚在一起,无所事事地在街头闲逛,在黑暗的掩护下打劫行人,以此宣泄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和内心的混乱。作品借助对他们人生遭遇的描述...